欢迎光临儿童教育发展中心!

0591-87665252
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音乐感统教师服务教学指导

指导文件1

发布时间:2021-08-03 09:08  浏览量:1306

教学指导文件

2014001

 

《音乐感统》课程属于新的亲子课形式,加上动作形态与音乐音响形态的对应有一定要求,且信息量增大,难免出现因初学班存在孩子间、孩子对老师、孩子对环境、教师、家长及孩子对《音乐感统》的上课形式等均较陌生等问题。针对这些问题,提出如下参考意见:

一.关于教师备课方面

1.教师在备课过程中,应多听音乐,尽量熟悉音乐。

2.在熟悉音乐的基础上根据参考教案进行动作设计。设计的动作应尽量具备强化感觉统合的意义。如触觉训练方面尽量涉及孩子身体的敏感部位(提醒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敏感情况可以变化);在前庭觉方面,主要是跳、转、荡及孩子空间位置的瞬间变化等;在本体觉方面,主要是闪、躲、跨越障碍、定点投掷等等。结合音乐对相关动作进行选择与组合。

3.设计动作以后,教师最好随着音乐喊口令或者歌谣做动作演练,例如:“右手举,放下来,左手举,放下”或者“1 2 31 2 3”等等。这样,对动作的节奏能更加明确。

二.关于课程内容安排方面

由于《音乐感统》课程提供的内容较多,一般的情况下,可以将每周内容分解为两次活动(尤其是新班)。这样,一方面为每个环节多练习若干次,让家长更好地掌握;另一方面,还可以为亲子园多创造效益。如果遇到一次活动内容分为两次的时候时间冗余的情况,可穿插一些其它诸如语言发展等方面的内容。

三.关于如何让家长更好地掌握方面

1.每个环节应该多做两三次,尽量做到大部分家长能掌握。

2.每个环节如果有一定难度,先不播放音乐,用口令或者歌谣来控制动作节奏,同时将速度适当放慢。基本掌握后速度加快,随后再随着音乐进行。

3.对家尽量进行每个环节动作的说明。比如,什么是主要的动作,什么是次要的过渡性动作。主要动作中,各是对应哪一种感觉统合能力的训练等等。这样一方面更能引起家长重视,另一方面也显示老师们的专业水准。

4.对于掌握较慢的家长,可以提供动作相应简化的方案。简化的办法是突出针对性动作,减少过渡性动作。

四.关于孩子在活动中的配合度方面

1.正确认识孩子在活动中的配合度问题。孩子的配合度与以下原因有关:孩子对陌生环境的适应性、孩子对新课程的适应性、孩子自身感觉统合发展的状况、教师对孩子的吸引力、周边环境的干扰程度、家长掌控的主动性与有效性等。

2.有的孩子比较难以在集体活动中形成行为规范,这种情况正是需要多参加集体活动,先要让其逐步适应和融入环境,再参与到活动中来。

3.孩子如果在某些环节表现出排斥的情绪,往往是因为这个环节对于他来说属于敏感的方面。比如前庭觉问题引起容易眩晕的孩子,就比较排斥旋转的动作,平衡能力不好的孩子,往往排斥走平衡木等等。针对这种情况,教师要对其要区别对待,降低刺激强度,为其进行循序渐进的安排。

4.要告知家长,亲子课程的项目,如果孩子现场都能完成得很好,那么这样的教育往往意义不大。许多环节孩子现场无法完成或者完成很不理想,正说明需要进行这方面的早期教育。同时,要告知家长,亲子课主要是让家长学会,回到家中,在孩子熟悉的环境中与孩子重复活动,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。

五.关于家庭训练方面

1.家长中对音乐感受力很强的只有一部分,因此除了在集体活动中要多做几遍外,要告诉家长,回去多听几遍音乐。另外,对于一些音乐感受力弱的家长,告诉他们,这些方式可以先不配合音乐进行,待动作练习熟练以后,进一步熟悉音乐,再配合进行。总之,配合不配合音乐训练,对于孩子来说都是有效果的,配合音乐效果更好。

2.引导家长认识到,既然生了孩子,就意味着责任。在亲子园活动固然重要,但是,如果在家里没有按照亲子园的方式陪伴孩子进行家庭活动,效果肯定不尽人意。

3.每次家庭活动不必要按照亲子园的方式都要45分钟。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分别训练相关环节,甚至可以对亲子园所进行的各个环节根据孩子的情况进行选择。

4.提醒家长回家后反复进行课程游戏的重要性,并把每课的重要环节作为任务布置给家长,同时要求家长做观察记录,并强调下词的活动中将要进行分享。

5.每次新课之前,可以用10分钟对上此活动后家庭活动和观察的体验进行分享。

 

以上意见及建议,亲子课老师备课与教学过程中参考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,各园有什么疑难问题以及建议请及时反馈给我们,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解答。

 

中国儿童教育发展中心


二维码